English

顶梁柱

1998-10-0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建平 本报记者 冯永锋 计亚男 李腾 我有话说

在1998年的抗洪斗争中,监利县的10多万防汛大军在县委书记杨道洲的带领下,与持续高水位抗衡了60天,抵御了7次超历史最高水位、4次创历史新高的特大洪峰,发现和处理大小险情436处,确保了荆江大堤和长江干堤的安全。每当人们谈起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时,都由衷地说:杨书记应当记头功。

科学决策

早在6月27日,监利长江水位还未突破警戒线时,杨道洲就提出请求解放军增援,并且所需人员数量之多历史罕见。一些人不无担忧地说:“如果今年防汛抗洪演出的是一场‘狼来了’的游戏,岂不要劳民伤财!”

7月3日,空降兵某部1400余名官兵在副部队长李家洪少将的带领下,风驰电掣般奔赴监利,与早已战斗在长江大堤上的监利5万防汛大军融会在一起,取得了战胜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第一次洪峰的胜利。

首次洪峰被降服了,前来慰问看望解放军的人络绎不绝,部队官兵考虑到地方财力紧,提出可否回部队驻地待命;还有一部分人认为“今年防汛抗洪已平安无事,可以欢送解放军凯旋。”

杨道洲经过仔细考虑,斩钉截铁地说:“不行,解放军一定要挽留下来,即使短时间平安无事,监利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解放军安顿好。”实践再次证明了杨道洲的这一决策。仅仅3天以后,长江一次比一次更大的洪峰接踵而来,正是由于解放军指战员的“中流砥柱”作用,才有力地保证了长江大堤的安全。

考虑到今年汛情的特点,根据实际情况,杨道洲迅速决定将9个流域的指挥部撤并为5个指挥部,集中人力、物力打好抗击长江特大洪峰的战斗。在144公里的挡水堤上大胆实行分段包干、责任到人,每公里落实一名科局长、3名国家干部,荆江大堤500劳力/公里,长江干堤300劳力/公里,为巡堤查险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。与此同时,杨道洲肩挑重担,指挥后方乡镇支援前方,有力地保障了长江干堤的安全。

第二次、第三次、第四次……洪峰一次比一次高,防守难度一次比一次大,但不管形势多么严峻,在8月4日前,杨道洲严格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全抗全保的要求,日夜不停地奔波于大堤上,精心组织,认真布置,做到了未溃一口,未倒一垸。8月4日后,由于防汛形势进一步恶化,为了实现“三个确保”,省防指对防守重点进行了转移,先后对新洲、三洲等民垸下达了扒口行洪命令。面对安然无恙的民垸大堤,面对防守了1个多月仍充满信心的干部群众,杨道洲含着热泪,苦口婆心地动员大家顾全大局,服从命令,多次深入分洪区动员群众转移,使整个扒口行洪工作做到部署周密,组织得力,垸内人员全部及时转移出来,且未伤亡1人。

临危不乱

杨道洲素以处事果断、沉着、冷静而受到群众尊重与信赖。

监利防守堤段长,汛情复杂,尤其是三洲、新洲扒口行洪后,因两垸后面的干堤已15至18年未挡水,进水后,险象环生,怎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?杨道洲首先考虑的是充分发挥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。他要求全县上下牢固树立“以抗洪为中心”的思想,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抗洪大战。仅投入防汛抗洪的县领导就有38人,乡镇领导345人,县直科局长340人。

为了明确责任,他与各分指挥部、各乡镇之间层层签订防守责任状。在此基础上,认真完善县级干部包堤段、科局长和国家干部包哨棚的工作责任制,按照“一换两不换”,即防守劳力10天一换,国家干部不换、技术人员不换的要求,人人树生死牌、立军令状,24小时坚守岗位,与防守群众同吃同住同防守。

为了把巡堤查险纳入规范化、制度化的轨道,杨道洲主持制定了关于抓好巡堤查险的8条命令,对巡堤查险的时间、每班人数、照明要求,领导责任和奖惩办法都作了明确规定,并建立巡堤查险百分考核制,坚持国家干部带领群众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拉网式检查。为了强化干部群众的巡堤查险意识,决定对15名发现重大险情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。为了保证所有干部到岗到位,杨道洲除自身每天坚持督办外,还从县委组织部、县纪委、监察局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4个督办组,日夜不停地进行检查督办,他说:“督办主要是督干部,你们要敢于得罪人,抓几个脱岗的科局长给我通报。”今年防汛期间,该县先后对7名干部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。与此同时,对8名恪尽职守的科局长进行了通报表扬。

忘我工作

杨道洲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领导干部。自7月1日起,他就吃住在县防汛指挥部,每次洪峰经过监利,或出现重大险情,他都是彻夜不眠。大家劝他注重身体,休息一下,他说,长江水这么大,我怎么睡得着?防汛最紧张的时期,他要求各分指挥部指挥长每天晚上间隔2小时向他报告一次情况,有险报险,无险报安。

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,而杨道洲为了大家不顾小家的事迹,更是在监利防汛军民中广为传扬。60多天来,他没有回过一次家。他女儿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,原计划送女儿到北京,因防汛紧张,他不但没送女儿,女儿回来后,他也没有抽空回家看一下。他因过度劳累,颈椎和支气管炎多次病发,但从未吭声,也没有休息,只是叫司机从医院请来一位大夫,每天深夜输两瓶液,吊针一抽,便又奔赴抗洪第一线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

[值班总编推荐]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

[值班总编推荐]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...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